
新華網武漢5月25日電(晏家武 方政軍 王松平)羅田縣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醫,以“承繼岐黃,弘揚中醫,造福百姓”為己任,在46年杏林生涯中,謙虛謹慎,兢兢業業,走出了一條閃光的人生路。
他年輕時勤奮好學,博學多識,參與多項科研課題研究,成就斐然;晚年著書立說,著述頗豐,還經常應邀出席包括國家、省、市、縣電視臺在內的多種場合演講,弘揚萬密齋學術,傳承國粹精神,造福一方百姓。
他就是湖北羅田縣萬密齋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王詠初,因學術淵博,德藝雙馨,兼任世界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院主任醫師,中國疑難病研究協會委員,湖北省微循環學會常務理事,湖北省中醫藥會理事,黃岡市中醫藥學會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,羅田中醫藥學會秘書長,《湖北中醫雜志》《世界今日醫學雜志》《中華現代醫學雜志》編委等職。
醫術精湛 謙虛謹慎
1953年12月 19日,王詠初生于湖北羅田縣九資河鎮七娘山村二組王家塆一個中醫世家。他兒時就看到山區民眾缺醫少藥就醫困難,山民多選用民間醫方保健療疾,遂對中醫藥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,立志學醫,把解除患者病痛作為終生使命。
1974年,他從黃岡衛校畢業后來到天堂區衛生院工作,師從王壽春老中醫。他謙虛謹慎,勤奮好學,博得王老中醫對他垂愛和栽培,進步很快。后在天堂林場衛生院、九資河衛生院工作過。因工作積極,1978年,年輕的王詠初就被評為黃岡地區衛生系統先進個人。他因工作出色,十多次受到縣委、縣政府嘉獎,還被黃岡市委組織部、市人事局、市科協聯合援予“黃岡市優秀科技工作者”稱號。 1979年他在全縣中醫執業人員考試中晉升為中醫師。1980年赴湖北醫學院附屬二醫院(中南醫院)進修。1981年參加湖北中醫學院高等函授學習。1983年擔任大地坳衛生院院長。
通過不斷地學習、進修、深造,他很快成為一名很有潛力的骨干醫師。 1984年,他被調到羅田縣萬密齋醫院任住院部和內科主任。當時該院尚在初建階段,他將所學到的現代醫學知識與傳統中醫理論完美結合,在實踐中融會貫通,學以致用,為醫院建設和發展作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工作,贏得了領導賞識和群眾信任。
王詠初勤奮好學,刻苦鉆研,不恥下問,博采眾長,醫術日益精進。他擅治疑難病癥,能熟練運用經方、單方、驗方、秘方診治心腦血管病、脾胃病、結石病、結腸炎、風濕病;對男女不育不孕有一定治療經驗。
高血壓、腦出血、腦梗阻等常見多發病嚴重威脅著山區人民的健康。王醫師攻堅克難,妙手回春,挽救了眾多危重病人的生命,為大別山地區人民的健康事業作出較大的貢獻。單說他治療的中風病人近千例,不僅病情恢復快,且極少有后遺癥。如羅田縣九資河鎮圣人堂村王某,30年前因腦出血昏迷半月,經他治療后沒留后遺癥,至今仍能參加勞動;河鋪八迪河簰形地一帶有很多中風老人,服用他的中藥后,80%都奇跡般地痊愈,也沒留后遺癥。這是他與眾不同的神奇高明之處。那他的絕招是什么呢?他總結經驗說:病情早期重點是挽救生命,待病情好轉穩定后,必須在六個月內迅速加強功能鍛煉,及時修復肢體功能。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減少后遺癥的發生。
胃病是臨床常見多發病,有很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炎、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等腸胃病,很多老胃病易復發難斷根。怎樣才能藥到病除?他將胃病分為胃寒、胃熱、胃濕、胃虛、虛火、胃氣上逆、肝氣犯胃、濕熱中阻等類型,運用中醫辨證論治觀點,分門別類,對癥下藥。待服藥好轉后,他強調必須迅速加強病人飲食調理,才能做到不復發。
不孕不育是男女雙方的事,只要任何一方有問題,都能造成不孕不育。他認為:男方不育,多因腎氣虧虛,造成精液質量不佳,精子數量減少,精子活力不足……女方不孕多因月經不調、沖任損傷、子宮虛寒……他辨證論治,針對病因對癥下藥治愈了數百例不孕不育的患者,挽救了不少瀕臨破碎的家庭,給他們帶來了幸福和歡樂。
此外,他還對肝炎、腎病、結石病、風濕病、結腸炎也都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,取得了良好療效,當地群眾稱他為”神醫”。
他醫好了不少疑難重癥病人,且對中醫養生保健和藥膳療病有獨到見解,其學術觀點重在扶正祛邪和活血化瘀。
他在縣內有較高的聲望,縣外有英山、麻城、浠水、團風、黃州、黃石、武漢,甚至還有安徽和河南病人紛紛慕名前來求診。其高明醫術和高尚醫德受到領導和群眾的一致稱贊。
學識淵博 著述豐碩
王詠初從事基層臨床工作46年,十分重視中醫養生保健知識,潛心研究中醫藥文化,掌握了一手豐富珍貴的中醫養生保健文化知識資料,并嘔心瀝血,匯編成冊,留存后世,造福八方。
他主編了六本醫學著作:《大別山民間養生集》《大別山民間醫方集》《萬密齋養生方藥研究》《萬密齋醫案選評》《萬密齋研究集成》《中醫藥傳奇》;參與編寫(有的還擔任副主編)有七本醫學著作:《萬密齋醫學全書》《羅田植物名錄》《中華臨床經驗方薈萃》《萬氏兒科精華》《萬密齋學術論文匯編》《湖北省民間單驗方選集》《中華膳食大全》。其中,《萬密齋醫學全書》1990年獲首屆中國中醫藥文化博覽會銅獎;《萬氏兒科精華》獲黃岡市科技進步三等獎;《萬密齋養生方藥研究》經專家評定,對研究優生學、保健醫學、老年醫學、長壽醫學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。
以上這些著作,內容翔實,語言樸實,專業功底厚實,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強,讓使用者放心,寫出了他及前人臨床經驗和行醫體會,對基層中醫藥工作者有很好的啟示。
總之,他對民間中醫藥文化開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挖掘、收集、整理、保護和傳承工作,總結了前人養生經驗,傳承和發揚了前人養生理論與學術觀點,引導了人們正確養生,合理保健,為大別山地區人民的健康事業作出了應有貢獻。
參與科研 成就斐然
王詠初在行醫實踐中不斷探討和摸索臨床科學研究工作:
1990年,參與中國中西醫結合血栓病專業委員會、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共同協作進行的“八五”攻關項目——血栓病科研課題研究:“蛇毒酶配合中藥治療血栓性疾病”,1993年獲羅田縣第四屆科技進步獎。
1992年,參與研制治療小兒營養不良的“增爾康糖漿”制劑,該成果1996年獲羅田縣第五屆科技進步獎。主持研制的“活血化瘀片”防治心腦血管性疾病,該成果1999年獲羅田縣科技進步獎。
1998年至1999年參與湖北省中醫院“小兒退熱貼”的臨床觀察和研究工作,該成果2000年5月通過湖北省科技廳成果鑒定。其“胃炎沖劑治療急慢性胃炎”的研究論文,2001年獲黃岡市自然科學獎。
他先后在《湖北中醫雜志》《湖北中醫學院學報》《四川中醫雜志》《黑龍江中醫藥雜志》《世界今日醫學雜志》《航空軍醫雜志》《臨床薈萃雜志》《微循環雜志》《中國血液病變學雜志》《武漢都市圈雜志》等20余家刊物及國內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,科普文章150余篇,先后獲省、市、縣科技進步獎七項。他所論述的科學內容達到了專家水平,其突出事跡先后被《湖北日報》《黃岡日報》《鄂東晚報》《今日黃岡》《羅田報》《羅田文藝》報道。2019年5 月,他被舉薦為湖北省唯一代表,作為中國名醫應邀上中央電視臺錄制“《薪火相傳》-----對話中醫傳承人”特別節目。他是湖北名中醫中的杰出代表,是黃岡杏林的驕傲!他為羅田萬密齋醫院揚名,也為家鄉羅田爭光!
退而不休,余熱不止
王詠初退休后,仍被萬密齋醫院返聘為名醫堂坐診專家,繼續為社會發揮余熱,可謂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,生命不息,奉獻不止。
退休后,他應邀進機關、學校、鄉鎮、社區進行中醫藥養生保健專場講座100多場。近三年來,他還擔任世界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院、湖北中醫藥大學(原湖北中醫學院)、湖北體育學院、黃岡師范學院等四所院校兼職教授,在講臺上傳授中醫藥文化,并應邀上中央、省、市、縣四級電視臺進行中醫藥文化養生專場講座,大力傳承萬密齋學術思想,普及養生保健知識,造福黎民百姓。
王詠初對弘揚國粹,傳承祖國中醫藥文化,為國人的健康事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,因而被入選《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》《中國當代中西醫名醫大辭典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