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人民網武漢5月9日電 (周雯)5月8日上午,從湖北省委宣傳部舉行的“深入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”新聞發布會上獲悉,2017年以來,湖北省累計有700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了新一輪技術改造,其中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5900多個,工業技改投資年均增長41.5%,為工業經濟注入了新活力。
“真金白銀” 助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
自2017年起,湖北滾動實施“萬企萬億技改工程”,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對全省萬家規上企業實施一輪技術改造,投資規模超過萬億元,努力實現“智能制造水平提高、綠色制造水平提高、產品質量提高、產業布局結構優化”的“三高一優”技改目標,修復和鞏固提升傳統動能,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,推動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邁進。
為此,湖北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明確,冶金等四個優勢傳統產業、裝備制造等六個重點產業和智能制造裝備等十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為“萬企萬億技改工程”實施的產業重點,形成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政策框架體系。
同時,加強政策扶持,通過財政支持、稅收返還、基金引導和金融助推等“真金白銀”助推轉型升級。省級設立500億元的新舊動能轉換基金、設立8億元省級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資金,對實施技術改造投資超500萬元的重點項目,按企業固定資產貸款實際支付利息50%的比例給予貼息支持,單個項目貼息額度不超過500萬元。各級政府每年再安排30億元左右財政專項資金支持重點企業技術改造。
黃石市作為傳統的老工業基地,將技改工程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,正“老樹發新芽”走上了綠色轉型之路。黃石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、副市長黃荊國介紹,該市財政每年安排1億元產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,政府平臺公司配套設立5億元技改資金池,為企業技改提供有力的資金、技術、人才和環境支撐。“三年來,黃石企業技改累計投入532.5億元,有力的促進了黃石工業經濟逆勢增長。”
數據顯示,2018年,湖北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.1%,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2.8%;工業利潤總額增長19%,主營收入利潤率6.5%,創近五年來新高。今年1-3月,湖北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.9%,保持全國和中部六省前列,工業投資、技改投資繼續保持較高增速,增幅分別達到12.8%、13.7%。
推進智能轉型 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101家
湖北三寧公司是集煤化工、磷化工和精細化工為一體的大型化工集團,企業在持續不斷地技術改造中嘗到了“甜頭”。
該公司黨委書記、副總經理姚定貴介紹,公司堅持結構調整,圍繞產業鏈條實現產品升級,堅持循環化改造,綠色發展和技術創新。“去年僅循環經濟實現節能增效就達2億元。公司16類53種主要產品之間可以相互調節,實現了“有效益”生產,循環經濟比重占到公司產值的36%。”
姚定貴坦言,在宏觀經濟增長乏力,沿江化工企業面臨“關改搬轉”的形勢下,三寧公司能夠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并且在不斷發展,應該說企業持續不斷地技術改造功不可沒。
“湖北充分放大在傳統產業技改升級的引領帶動效應。扎實推進危化品搬遷改造,堅決淘汰化解落后產能,積極搭建網絡平臺。”湖北省經信廳黨組成員、副廳長郭濤介紹,全省沿江化工企業完成關改搬轉清單任務101家,對鋼鐵、水泥等落后產能,通過改技術、改工藝、改設備、改產品、改管理等方式實現從總量性去產能向結構性優產能轉變,鋼鐵、水泥、煤炭、電解鋁等重點行業落后產能應退盡退工作基本完成。
在加快網絡基礎設施改造升級,將企業內網改造納入技改專項重點支持范圍,去年湖北省信息服務業投資增長55.3%。郭濤舉例,勁牌公司通過對傳統釀酒工藝的數字化、智能化改造,搶占全國保健酒80%的市場份額,優質白酒率提高200%,成為釀酒行業里程碑式突破。
截至2018年底,通過實施“萬企萬億技改工程”,納入國家和省級智能制造示范、綠色制造示范、兩化融合示范企業超過1000家,打造了國家、省級行業隱形冠軍700多家,大數據發展指數42.1,位列全國第8、中部第1位。
與此同時,湖北將“萬企萬億技改工程”作為省政府重要督辦考核事項,定期通報技改項目投資進度情況,建立完善產業改造升級工作考核評價機制,建立“月通報、季督辦”督查機制,每年拿出4000萬元對落實“萬企萬及改造工程”等政策措施成效明顯地方予以表揚激勵,對考核排名靠后的市州實行全省通報和省領導約談。
據介紹,湖北今年計劃確保3500家以上企業實施技術改造,完成投資4000億元以上,投資增幅力爭超過15%,努力完成“萬企萬億技改工程”三年既定目標。
(責編:周恬、張雋)